您好,欢迎来到张金良(陶瓷艺术)官方网站
微信二维码 丨 联系我们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新闻中心
什么是陶瓷的色釉
$arr['dateline']

陶瓷颜色釉是指在釉中加入某种氧化金属,经焙烧后呈现出特定色泽的釉料 。它是中国瓷器的重要装饰手段,凝聚着古代工匠的智慧,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。以下是关于它的介绍:

 

基本概述 

 

颜色釉的釉面需经1250摄氏度以上高温煅烧,才能显现出光若流油、色若虹霞的独特魅力。其种类繁多,可按烧成温度分为高温颜色釉、中温颜色釉和低温颜色釉;按烧成后的火焰性质分为氧化焰颜色釉、还原焰颜色釉;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为单色釉、复色釉、裂纹釉等。

 

呈色原理 

 

陶瓷颜色釉的色彩源于釉层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散射,主要着色金属元素有铁、铜、钴、锰等。如氧化铁可使釉呈现青、黄、黑等色,氧化铜在还原焰中呈红色,氧化钴则带来蓝色。同时,烧成温度和窑内气氛也会对釉的呈色产生影响。

 

历史沿革 

 

其历史可追溯至商代陶器黄釉,汉末晋初创青釉瓷器,唐代创造三彩,宋代出现天青釉、粉青釉等,明代有了钧红、祭红等名贵色釉,清代颜色釉品种更为丰富,如郎窑红、豇豆红、茶叶末釉等,达到了历史高峰。

 

主要品种 

 

- 青釉:是中国瓷器最早的颜色釉,以铁为着色剂,有豆青、影青、粉青等品种。商代中期青釉诞生,宋代汝窑的天青釉被宋徽宗推崇,龙泉窑的梅子青釉色浓翠莹润,恰似青梅色泽。 

- 红釉:烧制难度高,是瓷器工艺的“皇冠明珠”,主要有铜红釉、铁红釉和金红釉。唐代长沙窑以氧化铜烧出褐红色铜红釉,明代永宣时期的宝石红、宣德祭红釉,清代康熙的郎窑红、豇豆红等都是红釉中的珍品。 

- 白釉:是瓷器的本色釉,通过选用含铁量少的瓷土、釉料精制而成。北朝晚期创烧,隋唐时期邢窑白瓷“类雪类银”,明永乐甜白釉滋润若玉,清代德化白瓷有“猪油白”“象牙白”等美称。 

- 黑釉:以氧化铁为主要呈色剂,东汉诞生,东晋德清窑的黑釉瓷色黑如漆。宋代建窑黑釉盏因斗茶之风盛行,其“兔毫”“油滴”“曜变”纹样被视为茶道美学的巅峰。 

 

文化意义 

 

颜色釉瓷不仅是实用器物,更是文化载体。它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趣味,如宋代文人对青瓷的喜爱体现了“君子比德于玉”的修身理想;明清皇家祭祀用不同颜色釉瓷,彰显了森严的等级制度。同时,它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,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,促进了文化的交融。

加我微信